Thursday, 31 December 2009

兩周一聚:最大收穫

這十年之中,最大的收穫。

是一個連環的轉變過程——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隨而又進入了一個「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過程。

人生的意義在於「上下而求索」。

而我抬頭看看,前面的路,哈哈,果然很長。




更多《收穫》,於閱讀。

Wednesday, 30 December 2009

再見,M@tF

那個夜晚,我在街頭,忽地一抬頭,看見了你。

過了幾天,中午飯,便在那裡食。

隔壁枱子有個高大的鬼婆大聲聊天,對侍應有些呼呼喝喝的。

出門埋單的時候,她也吃完了,和我迎面走過,點頭對我笑了一下。

然後她逕自繞過帳臺,向靠牆的矮櫥走去,然後從裏面拿出一本很大很厚的本子。

我有點莫名。

那天晚上,油膩的燒鵝還在肚子裡沒有消化,我翻開某小書尋找另一間餐館。

「咦,這不是中午看見的那個女人嗎?」

她,原來就是傳說中的M。

Monday, 28 December 2009

入鄉隨俗

友和她的老公,在巴士底日,飛越了正在進行閱兵禮的協和廣場上空,十多個小時之後,降落在這荒灘上,開始了他們僑居上海的expat生活。

兩公婆都搭地鐵上班。

她害怕那些窮凶極惡地擁擠的人群,處處避讓。

反倒是那中文僅僅限於「謝謝」二字,從法蘭西來的先生,如魚得水,沒過多久已經熟悉了如何擠入擁擠車廂的路數。

他雖然還沒有學會滬語,卻已經在搭地鐵的時候,學會了殺手鐧——邊擠,邊嘟囔,「噢喲,噢喲」,一副不耐煩的地道中年上海師奶樣。

等到其他乘客,因見到原來剛才在「噢喲」的是老外而錯愕的空檔,他已經成功穿過人群,霸佔了一個「有利地勢」。

瞧,現實生活版的「入鄉隨俗」。

trembling hands + crappy equipment

= bad pictures.
(totally not my fault)

anyways, it was the highlight of the weekend.
though a wee bit too chilly to go out.

Sunday, 27 December 2009

幽默感

XD

其實,上海並沒有這麼糟啦。

或許,我出門如果沒有車坐的時候應該多用的士來避免這樣的悲劇啦。

畢竟還是好人多,在哪裡都是如此的。

說一件好笑的事情。

吾友與香港來的同事一起逛街。

期間,該同事不解,「咦?爲什麽上海的士的翻譯都這麼爛?明明是叫”taxi”,它卻被翻譯成了『巴士』?」

友先是一愣,隨即笑爆了嘴。

原來的士車頂上的燈,正面寫了「巴士」,背面卻寫了”taxi”,前者是的士所屬公司,後者才是說明此車乃「的士」也。

breaking news...

it's snowing in shanghai now!
youpi~
pictures later. :)

尤 物

「你看,我說吧,她的歌迷平均年齡都在30上下。」

m小姐真是不客氣,「而像我們這樣的忠實歌迷,只好坐在山上。」她又接了一句。

「整個晚上都在show大長腿,美豔不可方物。」

「嗯,記得以前我們同住的時候,剛認識,還在讀中學,你每天都在聽她淺吟低唱。」

她自稱「黃金剩女,聖誕節獨自度過,也沒有收到什麽禮物。」

「你就是最好的禮物!」山上有人尖叫。

她是莫文蔚,所有今晚在場尖叫過、為之揮動螢光棒過、大聲叫encore之後合唱《如果沒有你》的那群人心目中的尤物。

謝謝你,今晚,我們過得很high。


Thursday, 24 December 2009

世間美事

是在一個和我們毫不相關的節日,一家人齊齊整整,坐下來,一起吃頓飯。

以為消失已久,隱居於荒島的友人竟然出現了。

最妙的是,竟然仍舊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話要講。

而相互贈送的禮物,竟然都是自己喜歡的讀物。

哈。

as promised, tda!

wishing you all a merry xmas and a wonderful new year!
look after yourself, for that you're not just your own self.
you also are a part of all the people who truly madly deeply love you.
x

Tuesday, 22 December 2009

香港 vs 上海 抑或 上海 vs 香港

這究竟是一種何樣的賽跑?

五點兄即將有鉅作出爐,熱切翹首盼望中。

在他給出結論之前,我來隨便說兩句。

拋開那些陳詞濫調——金融體制、法律框架、政府管制、傳媒運作,等等的軟條件。

僅說說個人生活的經歷。

上個星期,我與友人相約在上海的南京西路附近吃飯。

那個地段,有全上海最貴價的百貨商店,門面堂皇極了,橙色的那個小馬牌和啡色的那個全民化的牌子,相互挨著,爭奇鬥豔。

因為怕交通堵塞,於是我選了搭乘地鐵。

正當我興奮地自己在腦中跟著lady gaga大唱《撲克臉》的時候,忽然音樂停了。

我以為是ipod touch出了問題,手伸進大衣口袋一摸,wtf?ipod早已不見,我像傻子一樣站在街上,耳朵裡還掛著那白色的耳機……只好默默地看周圍的人穿梭而過……

這已經不是偷竊了,是明搶啊,各位!明搶!

請問這種事情,你在中環,有沒有遇到過?

Monday, 21 December 2009

Sunday, 20 December 2009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will post a pic to show what the beanies look like at Xmas!
youpi~

笑點很奇怪

不好意思婉拒友人媽媽的盛情款待,於是去了電影院。

黑燈瞎火地,與各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胞,共同期待一場《十月圍城》。

之前聽過許多朋友說上海的電影院,簡直不能踏足,觀眾質素參差,不但有大聲聊天的,甚至還有講電話的。

今天算是開了眼界,不過幸好有心理準備,所以沒有像上次看《金鎖記》一樣,不斷呵斥別人住嘴這麼累。

放鬆下來,在和諧熱烈的氣氛當中看完了此片——期間有無數人傳簡訊的,更不用說接聽電話的,還有周圍的人不斷聊天的,介紹劇情的,猜測劇情發展的,評論演員造型的,還有吃糖炒栗子的……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大家的笑點都和我一樣——在學友倒下之前,他停頓的那一下,大家都爆笑了出來。

心照。

Wednesday, 16 December 2009

Tuesday, 15 December 2009

關於條件反射


- 你去問所有喜歡紫色的人,都會這麼告訴你——「哦,紫色啊?高貴,夠神秘。」

- 你現在和我說紫色,我只會想到cc,然後就很想笑。

- 爲什麽?

- 條件反射呀。紫色 = cc,白色 = my,排球 = 黃生, 高個 = 黎生, 香蕉 = 凸手。

- 香蕉不是毓民嗎?

- 但是人家煞費苦心,丟的是凸手呀,那個頭頸上綁了蝴蝶結的男子。

- 哈哈哈哈。

- 誰人嫁給凸手也是很苦的,天天給人罵,還要在阿爺面前扮乖孫。

- 但人家是凸手夫人喎,吹咩?

- 又怎樣?

- 那請問,你老公做得到凸手否?

- 我哪能會指望他呢?我是要靠哂你的了。

以此推論,以後精神病的條件反射,非吾友M小姐與我莫屬了。

那個我從未去過的國度

我常嚮往印度,那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充滿了色彩

人民並不因為貧窮而變得窮凶極惡,要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地要發財,哪怕這些手段可能會讓嬰兒得腎結石。

有人問,「那你有沒有去過印度?什麽?你連去都未去過,就說喜歡?那裡那麼髒!」

我不知道這種強盜理論是如何而來的,但如果全部要是一塵不染,恐怕只有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了,可惜,我不喜歡醫院。

聽去過印度的大伯講,他遇到的印度人都很快樂,哪怕並不富裕,也過得很富足。

並沒有一副窮瘋了,想要一朝致富的醜惡樣子。

大概是因為有信仰吧?

忽然想到他們總理說過的一句話,很令我感動。

一個一切朝錢看的國家,一旦有了錢之後,便會顯現出各種惡劣的樣子,應正了一句「相由心生」。

對其他的一切則是,「先破壞,再建設,再修復」,無論是文化、景致、環境,甚至城市。

可惜,世界上,許多東西,就像某信用卡廣告常說的,乃無價之寶。

他們,又怎麼會明白這樣的道理?

Saturday, 12 December 2009

不甚及格的保育工作

昨日與友去了著名的「田子坊」。
是的,沒錯,和「新天地」相比起來,都是貨真價實的舊房子,無花無假。
卻讓我渾身不舒服,有被欺騙的感覺——都說這些是用來騙騙「洋盤」的,果然沒錯。
「新天地」是在舊區依照老房子的風格重新造起成片的「新房子」,算是有些少誠意。
「田子坊」則是在舊區就地取材,開設了一片有點不知所謂的「創意園區」。
如果「破墻開店」也叫創意的話,我應可以算作是「新銳設計師」,雖則我並無任何美術教育的背景。
那些破墻的房子失去了原有的石庫門風格,空有外殼,内裏真空。
沒有天井、客堂、廂房、亭子間、灶批間的石庫門房子群,大概不算真正的「弄堂」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創意園區」的名字還是當之無愧的。
不過從文化保育的角度來講,只能算是勉強及格。
當然,在經濟掛帥的城市,「文化保育」不過是個空喊的理想化主義口號。
這也並非一個城市獨有的問題。
作爲遊客,如果能夠深度旅遊,去到那些沒有激進地,瘋狂地要圈地賣地給地產商的區域,去尋找些真正「有特色」的民居,才不會有被騙的感覺吧?
即便很可能,你看到的質樸建築,外墻上,點綴滿了空調。
算是特色的一種吧。

十 年

大抵就是這樣——十多年沒有見面了,重新再相聚,竟然有點陌生,有點不知所措,甚至覺得怎麼對方變得有點惡劣了。

於是,我能做的,只是聆聽——聽你不斷細數各種瑣碎的事物。

不能怨你吧,生活磨人。

在袋鼠國的這麼眾多日子,不知道你是如何過的,但怎麼好像沒有留下什麽痕跡,反倒是讓我覺得把你變成了一個被嬌寵慣了的蠻橫形象。

也好,反正日後並不會多見。

自此後,我變得有些害怕尋回那些丟失已久的記憶。

有過卻尋不回或者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它始終在記憶當中有個隱約的輪廓,有個迷蒙的影。

於是你常常會在夢境當中和他們重逢,重複那些放肆地嬉笑,調皮地追逐打鬧的日子。

終於在許多年後,因某個偶然的機會真的再見了,卻變成了無盡的失望……

或者曾經的美好,被封在虛幻的記憶當中就是最好的結果。

謝謝你的喜糖。

祝你們白頭到老。

Thursday, 10 December 2009

masterpiece


sans titre

g小姐法國留學歸來,於某大型法國企業工作了3年許。

生性開朗的她原本以為上司亦師亦友,從她身上學到許多。

加上大家都是鬼妹性格,還經常一起出游購物,相約吃飯——哪怕只是吃一頓bk。

可惜,現實生活版《宮心計》還是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畢竟還是未夠班,玩不起那鉤心鬥角的游戲。

失望總是有的,本以為效率奇高無比,極具合作精神的團隊乃從法蘭西文化跳脫出來,回到香港之後的一大獎勵。

不料,終究是逃不過那辦公室政治的宿命。

好在,她現在已經完全放開,正職以外,還開了一間設計工作室。

向來完美主義的她對本職工作已不再苛求自己。

做得好,亦不過如此,上司視為理所當然。

做不好,盡量改善,一切隨緣,沒有必要出賣自己。

至多,站起來,走出去。

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嘆茶聊天,享受一下輕松的環境。

人生麼,本來就應該有點瑕疵。

still sealed

9 for ¥196 only.
after a 15% discount.
wasn't light to carry, but was worth all the effort because of the bargain.
i'm cheap and easy to please.

Saturday, 5 December 2009

oops, who left the pram here?


高人指點

上次專員過檔的事情,給我帶來的疑問一直纏繞心頭。
幸得高人指點,替我撥開迷霧。
但礙於時間關係,我只請教了兩個問題。

其一,乃是政府架構的問題。
高人說,自從二〇〇一年,董生引進「主要官員問責制」以來,政府架構就出現了問題。
大眾有目共睹,小的於茲不贅。
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有局長實在忙到飛起的時候,根本連立法會會議都無暇出席。
於而代之,赴會的,便是常秘。
好,結果,所謂的「問責」,出來擔負「政治責任」的還是公務員。
之後,又創建出來一層「副局長」來承擔「政治責任」。
副局長喎,究竟和公務員如何磨合?
雖然和常秘無從屬關係,卻不知如何合作。
外行領導內行,結果統統變成了外行。
下屬被搞得一頭煙,受害的,還是公務員團體的士氣。
所以,無論局長回應「長江後浪推前浪」時的心情如何。
不爭的事實,就是「青黃不接」和結構混亂。
換作你來當這個常秘,上面又有人,中間并排有人,下面是你要負責照看的一班手足,偏偏每天事情最多的是你,去立法會接「蕉」的是你,還要被指著鼻子問候家人,這樣的位子,你要不要坐吖?

關於第二個問題,高人說,吸引外界人才入政府,必須條件優厚。
許多服務於商界的能人志士,一旦見到需要自動隱退長達三年,便對此工失去興趣。
所以此舉只是優厚的服務條件其中之一。

這麼說來,又繞回我的第三個問題去了。
在最初招兵買馬的時候,政府又能夠開出什么優厚的條件,讓更多新血覺得服務大眾之餘也可以很驕傲地認為自己做的的確是一份超級「筍工」呢?

ladies & gentlemen

plz visit here for our new site.
i shall be able to leave comments there (before it gets banned).
fingers crossed.
thank you.
:)

xmas is coming, HIDE!

went for card-shopping today.
guess what i found?

Friday, 4 December 2009

le souvenir

你有沒有試過,收到過許多奇奇怪怪,根本一輩子也用不到的手信?
先不說買的人,是如何千山萬水,把這些不但重並且醜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卻還體積奇大無比到了你要懷疑買東西的人行李箱其實有無餘下的空間方自己東西的地步的那些東西扛回來。
好啦,我承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很賤的。
可是,真的,當我收到這樣的手信的時候,我會反省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他們要通過自我懲罰來變相懲罰我?

比如前幾天,整理東西的時候,偶然發現的一塊四方木頭。
而那塊木頭,不只是楓樹這麽簡單。
上面更要是由一大塊金屬的楓葉,並被油成紅色,下面整齊地書寫有CANADA六個大字。
這樣的東西,送來給我,我可以做什麽好的?
掛在家門口,別人以爲寒舍是領事館。
懸在自家墻上,又實在和周圍的環境毫不搭調。
送人,也有點不知道如何應對別人的問題,「噯?你不是去了羊國?怎麽原來是去了楓葉國?」
做砧板,嫌小。
做書擋,太窄。
真是哭笑不得,收了這麽一個無厘頭的東西。
那個auntie,一定很恨我吧?

自問我每次出行也會帶點手信。
如果體積大,重量一定小。
並且盡量買些非中國造的精致趣怪事物作手信。
卻無奈於「全球化」的進程,但凡價格公道的,大多不是當地手工造。
前幾天已經收到表姐的無理投訴,說我送她的手信兜了大半圈卻是中國造,我毫不理會。

綜上所述,依我愚見,手信最好乃實地郵出明信片一張。
郵戳郵票,各具當地特色,即便郵差先生女士是外籍勞工,也算半個當地人。
童叟無欺。

Wednesday, 2 December 2009

parenting might be the hardest thing on earth

i was watching this "flash card memorising" training for babies on RTHK.
parents "force" their little ones memorising all these vocabs when they are very little.
i haven't a clue if this would really work.
it wouldn't have worked on me obviously, i just watched it 15 mins ago and have forgot the proper name of the method already.
but printing out all those vocabs on paper and putting in so much effort producing something that would only last for a couple of days seems to be a bit environment-unfriendly to me.
even though it's all based on good incentives and motivations - to help their kids to learn.
seeing a 2-year-old having such a big vocab not only surprises me but also scares me.
when i was 2, i was just a lazy kid, lying around in the cot or screaming my head off like crazy all day long, i might have chewed on various mysterious objects as well, ripped apart my dad's books, journals and newspapers etc.
mum had gone back to work already, and i didn't have a baby sitter to follow me around 24/7.
so where on earth did i pick up all those random vocabs?
i really don't know.

though i reckon one thing t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role-modelling.
if you were put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all the surroundings include no tv, no computer, no hi-tech stuff, no flashy expensive toys, but big old shelves of books, obviously, you'd have no choice but to read.
if your parents constantly read and talk about positive things at home that would actually have a postive influence on you as well.
i'm not saying that getting into good kinddies/schools doesn't matter.
on the contrary, as long as you still live on the Earth, it would still matter a hell lot where you go for schooling.
well, unless your parents are willing to do home-schooling and don't mind you not getting any tertiary education at all.

so, to have a loving family, to show your kids that you care, to read more often with/for your children,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matter a lot more than starting training them while they're barely walking.
i'm not sure whether it's money that's the driving force of all this craze (for both sides, in the long run).
but i do hope that we could get back to square one and be a bit old-fashioned.
just spend more time with your kids, that alone, would improve their school performance.
i guess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especially for me.

Tuesday, 1 December 2009

the big closet

every 1st Dec is world AIDS day.
but this one, is very different for a friend of mine.
he came out, like no one ever did.
there he was sitting in front of his computer trying to finish his writings before the deadline.
his mum came in, "hm, you know, tomorrow, is worlds AIDS day".
he rolled eyes, "is it?"
"yes, and i heard that the transmission betwee gay couples through sexual activities is increasing at a very high rate."
"WTF", he thought to himself.
"so, i just wanted to remind you of this fact and hope that you'll be more careful and use more protection."
"ergh".. pause, "okay." there he was unsure how to respond to this question.
but finally, out and loud.

pic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