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覺身邊很多外國人中文流利……
而且還會說上海話。
他們還和可以很舒服地與隔壁的本地上海人鄰居一起搓麻將……
更加勁爆的是:他們比我更加瞭解中國的情勢,經濟、社會大局……
這是個什麽樣的訊號呢?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天下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天下事. Show all posts
Monday, 25 June 2012
sans titre
家父出了些少小意外,需手術清除殘留橈骨周圍的碎骨。
僅在醫院留醫3日,費用已是好幾萬。
上次是小的發燒,去了一下醫院打了個轉,盛惠一千。
平日甚少特為去醫院,所以對行情不甚瞭解,向來只是胡亂吃些藥,好就好。
不好,便當做是免疫系統重新啟動一下,僅此而已。
像吾等中等收入的人家,倒也不覺得有甚太大負擔。
只是聽說復旦大學博士畢業生,入職外國公司當一名普通的職員,起薪約三、四千人民幣。
倘若是繳納完七七八八各種稅賦之類,到手就只剩8折。
家裡經濟條件尚可的,也就算了;如果是自己出來住,繳掉了房租、扣除交通費,連吃飯恐怕都成問題。
於是誕生了許許多多「群租」的年輕人。
最近遇到這麼一個同事,隻身一人大學畢業之後來到魔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找房換房。
每天都在為同屋住的那些煩人事操心,終於又找到了一個6人合租的單元,有了獨自的房間。
「獨立房間」裡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一個不大的衣櫃。
與床緊貼著的書桌,是豎著擺的,它們擠在一起把房間撐滿了。
坐在和書桌不怎麼搭調的椅子上,張開雙臂,幾乎可以扶到兩面的墻。
我想她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之後,心中肯定一緊。
說是說在魔都做著某跨國企業的白領。
其實個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而這時,電視裡播著一條新聞——浙江某90後,駕著aston martin在上海和浙江間的高速公路上飆車,車速超過258 km/h,被罰款,2200人民幣。
歡迎來到強國!那些什麽被盜卡刷了58部ipad的新聞,弱爆了好嗎?
僅在醫院留醫3日,費用已是好幾萬。
上次是小的發燒,去了一下醫院打了個轉,盛惠一千。
平日甚少特為去醫院,所以對行情不甚瞭解,向來只是胡亂吃些藥,好就好。
不好,便當做是免疫系統重新啟動一下,僅此而已。
像吾等中等收入的人家,倒也不覺得有甚太大負擔。
只是聽說復旦大學博士畢業生,入職外國公司當一名普通的職員,起薪約三、四千人民幣。
倘若是繳納完七七八八各種稅賦之類,到手就只剩8折。
家裡經濟條件尚可的,也就算了;如果是自己出來住,繳掉了房租、扣除交通費,連吃飯恐怕都成問題。
於是誕生了許許多多「群租」的年輕人。
最近遇到這麼一個同事,隻身一人大學畢業之後來到魔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找房換房。
每天都在為同屋住的那些煩人事操心,終於又找到了一個6人合租的單元,有了獨自的房間。
「獨立房間」裡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一個不大的衣櫃。
與床緊貼著的書桌,是豎著擺的,它們擠在一起把房間撐滿了。
坐在和書桌不怎麼搭調的椅子上,張開雙臂,幾乎可以扶到兩面的墻。
我想她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之後,心中肯定一緊。
說是說在魔都做著某跨國企業的白領。
其實個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而這時,電視裡播著一條新聞——浙江某90後,駕著aston martin在上海和浙江間的高速公路上飆車,車速超過258 km/h,被罰款,2200人民幣。
歡迎來到強國!那些什麽被盜卡刷了58部ipad的新聞,弱爆了好嗎?
Wednesday, 28 March 2012
Friday, 9 March 2012
sans titre
對一場假「選舉」動起了真格。
戲假情真吧?
可憐是家人受牽連,前前後後忙著撲火。
指不定,將來某日,某太重蹈了希拉蕊的覆轍。
你們今日的舉動都是為她的將來在做鋪墊。
選舉口號改成「買一贈一」吧!
pic credit: the internet
<尋找配圖時,腦中忽然閃現過這個圖片……所以……祝週末愉快吧!>
Friday, 23 December 2011
Tuesday, 1 November 2011
Wednesday, 5 October 2011
空穴來風
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traced @: http://bookstrg.com/Readstory.asp?Code=SS204721, 4 Oct 2011
只是對最近某傳聞的個人看法而已,無他。
本來覺得說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要呼籲大家學學法蘭西人民對待米特朗傳聞態度的。
當然,要真是如此,豈非貶低了米先生。
人家這個傳聞可是國家機密了好多年啊~
總之,這個事情最後的輸家還是廣大貌似有選舉權卻又無實際投票機會的大眾。
和那個在關鍵時刻沒有人挺身而出幫助解圍的當事人。
Saturday, 13 August 2011
Wednesday, 20 April 2011
盛 事
電視上天天都在預告王子大婚的事。
疲勞轟炸,我終於曉得確切日期了-在復活節之後。
新聞說米國狄斯奈還推出了系列活動,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共襄盛舉。
各大沙龍更是最近因諸多前來要求修剪未來王妃髮型的少女賺得盆滿缽滿。
都快2012了,大家還在相信「王子公主永遠快樂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神話,令小的甘拜下風。
陳丹青說,他剛到米國的時候,看到米國人,都長了一張未受過欺負且也不準備受欺負的臉。
這句話,真深刻。
王子娶親對平民唯一的益處可能是有一日公眾假期。
但我現在歸法蘭西管了,於是這「盛事」就根我毫無關係了。
神話分兩種,其一最終破滅,其二雋永之。
能否成為後者,先過了2012再計吧。
又:是否過不了2012,在某種層面上講也就是不朽了?
因完全沒來得及破滅啊?
疲勞轟炸,我終於曉得確切日期了-在復活節之後。
新聞說米國狄斯奈還推出了系列活動,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共襄盛舉。
各大沙龍更是最近因諸多前來要求修剪未來王妃髮型的少女賺得盆滿缽滿。
都快2012了,大家還在相信「王子公主永遠快樂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神話,令小的甘拜下風。
陳丹青說,他剛到米國的時候,看到米國人,都長了一張未受過欺負且也不準備受欺負的臉。
這句話,真深刻。
王子娶親對平民唯一的益處可能是有一日公眾假期。
但我現在歸法蘭西管了,於是這「盛事」就根我毫無關係了。
神話分兩種,其一最終破滅,其二雋永之。
能否成為後者,先過了2012再計吧。
又:是否過不了2012,在某種層面上講也就是不朽了?
因完全沒來得及破滅啊?
Saturday, 19 March 2011
教 養·二
小學五年的光陰,學會動詞變化,乘法口訣,知道法蘭西歷史什麽固然是必須的。
但更重要的是學懂,如何做一個公民——一個法蘭西的公民,一個地球的公民。
我不懂什麽教育理論,不曉得什麽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到底在做什麽。
我見到的是孩子們每天在學校玩的填色遊戲之中,已經滲透了這種公民教育。
以下是我某日在學校圖書館閒逛時發現的。
從左下角順時針方向,分別講述的是:
1. 我出門自備環保袋,抵制塑膠袋。
2. 天氣好的時候,我會在太陽底下曬乾衣服。
3. 我使用節能型電燈膽。
4. 短途時,我步行或騎車。
5. 非必要,我不用熱水。
6. 在擦香皂的時候,我關掉水喉。
7. 開窗後,我關掉暖氣。
8. 天晴的時候,我關掉室內的燈。
9. 垃圾袋裝到滿,我才拿去扔。
其他不說,光是孩子們離開教室排隊下樓吃飯時,有人會主動走去熄燈,已是成功教育的典範。
所謂教養,不過如此。
Thursday, 3 March 2011
男女平權,我的腳
我無意之間看到這條片的。
因為完全不曉得什麽狀況,所以有點錯愕。
第三秒開始,你會看到很多女職員,有些手裡拿著文件。
於是我推斷她們不是女性保安人員。
(或者她們的確是,不過順便幫手拿著文件?)
然後片段出現示威者的呼聲……
第9秒時開始,一斯文女職員上前阻止示威者接近凸手……
37,38秒的時候,該職員也走在前面,和大家一起阻止示威者接近。
1分30秒左右,內一圈都是女職員,圍成圈……做保護特首狀。
即是呢,我想說,的確是男女平權,沒錯。
女性也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做到高位,出謀劃策,貢獻社會……
但男職員可否站在前面一點也順便保護一下女職員?
我不是武斷地推斷示威者會使用暴力,但萬一出什麽狀況,竟然要女職員去保護凸手,報紙登出來也太笑人了吧?
作為一個男人,不應該有紳士風度,讓女人和小孩先走的嗎?
現在是掉轉過來了。
可能是我迂腐,或許是我對平權意識的理解有錯誤,也根本不懂這國際都會的遊戲規則。
那各位慢慢玩,我在一旁看看就好。
Tuesday, 8 February 2011
不夠用
原來會什麽八國語言,絕對是有必要的。
我還記得在布魯塞爾街頭每每看到路牌時的那一陣陣暈眩。
腦子自動關掉總開關,隔離所有訊息不再工作。
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和佛萊芒語,於是路牌也很忙碌,上面佛語,下面法語,好像也有些只佛萊芒語書寫,有些只法文的。
但偏偏都這麼長啊,這麼長……
索性到了佛語區到好,只清一色語種。
看不懂,也得看。
但無奈,他們有些長得都好像啊。
我捏著手裡的地圖,深深懷疑自己究竟是否患有閱讀障礙症。
這種一國雙語的局面也不過只是小菜而已。
他們東南面的鄰居更加忙碌。
四種官方語言,好不熱鬧。
幸而是個聯邦國家,各自為政,每個語區之內的路牌至少都劃一用同一種語言。
但問題是,過了那條無形的語區分割線,就立刻換成另一種思維模式……
太讓人扯頭髮了……
這種情況,即便只是搭上自西向東,由南至北再向東南下的火車,也是頗令人困擾的一件事。
令人崩潰的不只此。
更有甚者是搭火車穿州越省,抵達1.5小時車程之外的另一個城市,他們又講起了那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外國話。
而路名也還是這麼長……還是看上去好像認識,但又發不出它究竟應該是怎麼讀的字。
所以其實,究竟是我語言能力有限,又或者是我患有閱讀障礙呢?
說到底,我現在深深體會到只會英文一種外文是多麼地不給力。
Saturday, 11 December 2010
sans titre
1. 午飯的時候校長來到我們的休息室。禮貌性地問候我在法國是否習慣。
我告訴他,我覺得法國是世界上最讃的國家,眾人聽了笑。
但確實如此嘛,要是我不覺得她這麼讃,我又為何要來呢?
否則我應該去米國啊,袋鼠國啊之類的,對否?
隨後他問我,覺得法國人如何?
「也不是啦,我覺得全世界都很裝啊。」
校長對我大讚!奉勸我以後去從政。
是在罵我吧?
2. 聽說特首開了微博?
好潮啊。
其實特首擠得出時間花在這個上面嗎?
好忙哦,他。
又要玩非死不可,又要玩微博,他好像還有寫博的,還要正常上班,還出席馬拉松似的各大會議,還要現身日間的各項活動、晚間的各大飯局~
嘩~不勝枚舉啊~
光是re稿都很費時吧。
變出三頭六臂都未必做得完全部吧。
3. 事隔兩年,各大報章又開始說梁展文的事件了。
坊間呼喚局長下台「問責」。
首先我要承認我的觀點是個人立場,可能有失偏頗。
只不過,反過來再想想,這屆政府還剩1年半的時間。
局長要是真的要下台,又何以這麼迅速找人來頂替呢。
誰人又願意半路揀個燙手山芋呢?
再者,真的要問責應該事發的時候就鞠躬走人了,何必等到現在?
所以其實,「深層次的矛盾」究竟是什麽?
是問責制本身,還是高層的高層領導無方?
又其實,我們需要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來當這個高層的高層呢?
Wednesday, 8 December 2010
Thursday, 25 November 2010
keep your chin up, shanghai.
my thoughts are with you at this difficult time.





pictures and quotes, taken from here.





或许这一切感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什么,“他们”或许依然视而不见,但这并不等于不值得。至少,我们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上海,这里的市民有良知、有理性。正是这些市民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相信这个城市还有希望。
这个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团结。在11.15特大火灾发生后的第七天,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自发来到火灾现场,悼念死难者。
许多年轻人自费购买了大量菊花,在写着“上海不哭泣,我们在行动”的纸板下,向前来祭献的市民免费发放。不少父母将孩子带到了悼念现场,我们听见一位爸爸用上海话教育小孩:”单单读书好没用场,要有爱心”。
这是震撼人心的一天,因为我们看见了无数市民最真诚的善心和爱意,因为源源不断赶来的素昧平生的人们让我们感觉像一家人,因为我们看见了上海市民优雅、隐忍、理性而坚强的一面,让我们觉得这个城市还有希望。
pictures and quotes, taken from here.
Thursday, 21 October 2010
when is a bite too big to chew
i came across this utter crap just now and thought it's just a total joke.
i didn't go to a top notch university.
mine bearly made to the top 50 list.
we only had 1 person in our department who publishes 2 journal articles every year in AER.
so maybe there's a difference here.
but a 2nd year uni student is surely capable of knowing how to drop a programme and do something else that might actually lead to graduation without putting self through too much psycho sh*t?
i mean there's always counselling on campus to help you out when you're on the edge of breaking down.
i think it's free, i've never actually used this service.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who will give you advice about your career choice on campus, too?
worst case, you can always knock on your professors' doors and ask for their advice.
their doors are not always open, but they're more than happy to talk to you.
i'm not sure if economics is hard, from what i've seen, at undergrad level, it's just a joke.
i didn't do much work and got through quite alright.
and maths, is definitely one of my favourite courses at uni.
though maths does get really hard from 2nd year onwards when they start a separate course of linear algebra.
meaning, you can't pass without doing any work.
i went through a period of depression too but i didn't just go out drink and drive.
and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just leave it to mummy and daddy who will pay for a super good lawyer to get me out of all this sh*t with a(n) madeup excuse of being clinically depressed due to stress at work?
i simply can't afford all this luxury.
maybe it's just how the rich live.
they've been taken care of from the day they saw light.
hence, the vulnerability.
what i didn't know is that doing economics and maths will give you depression.
i heard other rich kids were doing fine and lots of them even went on doing a phd at harvard.
Wednesday, 13 October 2010
時代真的進步了?
《紐約時報》刊文一篇,報導法蘭西的男女平等狀況。
沒錯,他們是有相當誘人的社會福利制度,完美的各種體制(報道當然不會這麼無聊提到這些福利的書面申請工作,但我想到要從財庫摳到這些錢入個人戶頭就頭痛,可能要填寫18張申請表,最後孩子都1歲半了,那些本來她/他一出世時就該給你的錢才會到賬……)。
表面上似乎是和斯堪的納維亞的福利諸國看齊了,事實上他們的骨子裡仍舊是個拉丁國家。
今年還意外地在同工同酬排行榜上由去年的第18跌至46位,簡直慘不忍睹啊。
是的,沒錯,這麼多年以來,社會風貌改變了許多。
女性更多地參與到了社會事務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從政,從商,從事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不過,法蘭西在1945年才剛剛開始賦予女性公民選舉權,此事上,整整落後了羊國52年。
愚以為,同工同酬根本不應該是個「問題」,而是「天賦人權」。
然我們無奈仍舊處在一個男權至上的意識形態當中,以致要面對玻璃天花,面對各種性別歧視。
我並不想要求什麽絕對平權——事實上,這很難在短期內實現。
只不過是希冀傳媒工作者,經常撥正新聞導向——適當地宣傳父親的積極參與對孩子成長的無形幫助遠大於他的缺席。
讓他們知道他們一味固執地堅守傳統角色已經落伍了。
時髦又進步的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比起母親來說,對孩子的成長有更深遠,更長久的意義。
Tuesday, 12 October 2010
授之漁
法國的小學一共5年,從6到11歲。
個別5歲半就入學了,我的眾多班上有一個5歲半的,好小好小的小人,我蹲下來和她說話,她都顯得好矮,真夢幻,像小人國似的~
除了授課之外,我也旁聽,觀摩一下他們的老師如何教書。
無一例外的,我都觀摩到了他們的法文課。
從6歲到11歲,他們一直在學的一項重要技能——查字典。
當然每個學生案頭都有一本字典,沒錯。
但並非老師講出一個詞,學生在下面自己翻。
而是通過另一種方法——排列組合。
他們的練習通常是一堆字母,有2個的,有3個的,有5個以上的。
有些是同一個開頭字母,第二個字母開始不同,比如ba-bo-bu-br-bi,又或者是前面4個是相同的,像impri-impro-impre-impor之類的。
另外一類是固定前綴,單詞長度不同,隨後要求排序。
還有一種是各種開頭混合在一起,按字母順序排列。
我不是很清楚自己小學的時候是如何學習查字典,又究竟用了多少年學會了這門技術。
但至今,我查字典的時候,還是要從頭數起a,b,c……所以我並不是那種立刻可以告訴你e排在i前面的人。
從學習文科的角度來講,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
一旦掌握之後,讀《憲法》或者《懺悔錄》都不是一件難事。
數學課教授的生存技能是數字排列。
(又是組合和排列,使我暗中覺得法國人,其實內心還是非常渴望秩序井然的。)
他們從小都在對幾組數字比大小。
隨後,他們要學習如何表達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百萬,千萬……
這門技術,我旁聽了一堂課仍舊未十分瞭解,當然也可能是我法文程度有限。
最可能是這門技術本身就難,否則為何要學這麼多年?
此外最難,也讓我困擾多年的則是數字聽寫。
法國小學生很可愛,每人都有一塊自己的小白板。
聽寫的時候,就書寫在小白板上,然後高舉,老師會走過來糾正。
環保又高效!
總體來講,這些孩子們自由散漫之中又顯得有教養,天真爛漫得來又不失禮貌。
因為他們每次進入課室之前都要在門外排好整齊的隊伍,被允許之後方可進入。
下課之後也要在門外列隊,隨後兩個兩個手牽手地下樓吃飯或者活動。
學不學得到東西是其次,做規矩和做人才比較重要吧?
當然,很可能其他地方/國家的小孩亦如此,只不過真的,我小學畢業都這麼多年了。
又怎麼記得自己小時候究竟做過什麽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