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July 2009

原始摩登人

地理課的第一堂課,老師以平穩的聲音告訴了我們一個很令人驚恐的事實。
當你手提電話保持通話的狀態下在一個公共空間中穿過的時候,當局可以透過科技,以第三方侵入的方式將你身邊擦身而過的行人的手提電話接通(如果是關機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動開機),然後記錄下你說的話,以便日後作爲呈堂證供。
……

剛才翻出舊碟一隻(eagle eye),就是講類似的内容。
科技的迅速發展讓我們離不開手提電話,電腦,甚至隨身便攜式音樂播放器。
而這些死物的高科技含量也叫人咋舌。
跟友人說我在ipod touch上上網,他們都覺得很新奇(或許是我認識的都是隱居在山洞的穴居人)。
竟然連一個音樂播放器也具備了無線上網功能,生活中又多了一個發展強迫症的起因。
以後,微波爐應該也可以上網,並且可以實時下載菜譜,並告訴微波爐應該如何煮這些菜,用什麽火候,煮多少時間……

頭一天上學的時候搭巴士,猛然發現巴士上面裝了4個攝像頭——監視車外以及車廂内的各種活動狀況。
這個不是最嚇人的,嚇人的是,它還有2個熒幕把車内和車外的監視活動狀況,每隔3分鐘滾動播放一次。
出發點大約是好的,車外的攝像頭可以監控路面的車況,以免發生車禍或者見到有乘客跑過來,可以多等人家幾秒鐘。
車内的,可以防止發生罪案。
並且還有1GPS追蹤,在熒幕上顯示你搭乘的巴士的實際位置,周邊馬路,以及它在整條巴士路缐的行進位置。
……

這一切高科技的物事縱然是好,卻讓我有點驚恐。
生活是方便了許多,個人活動空間似乎又無限地縮小了。
生活在羊國已經算是逃離了現實的一大步,另外的幾步則是扔掉手提電話,手提電腦,隨身音樂播放器,遠離虛擬的現實世界。
回歸到原始的大自然中。

慢慢開始學懂被人找不到的優越感了。


1. thanks to laichungleung for pointing out. =)

Thursday, 30 July 2009

每日一圖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相中人乃是友人的二公子

Monday, 27 July 2009

馬拉松之《easy virtue》

之前因爲吃飯的時候聊天興奮過度而錯過了這部電影。
所以昨天趁機一個人溜出去,把空填補了。
其實也是因爲好久沒有在大熒幕上看到kst和colin firth了。
imdb上的列表,有kst參與的片子,最近的我只看過"la doublure",已經忘記她演什麽角色了。
倒是"keeping mum",我看了兩遍,真是典型的英倫幽默感,讓我暗暗叫絕。
再看看colin firth,我看過最近的只有"nanny mcphee"了……
我印象當中的colin firth還停留在 bridget 那個不苟言笑,聖誕節會穿上面有個紅鼻子麋鹿圖案毛衣的大律師男友 mark darcy的身上。
當然,還有《傲慢與偏見》中冷峻有型的正牌 mark darcy身上。
所以當他盛裝出現在他夫人舉行的舞會上的時候,我終於又見到了那個印象中 mark darcy 俊朗的造型。

故事由一對年輕那女在蒙地卡羅的格蘭披治上一見鍾情,隨即閃電結婚,隨後一起回到英國探望男方家人起頭。
正如我們從所有媒介中閲讀到,看到,聽到的英國一樣。
他們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們騎馬,狩獵,養花,舉行舞會……
突如其來的婚訊已經把女主人嚇到,更驚嚇的事實是,媳婦還是一個美國人!
用她自己的話來説,那個國家歷史比他們小鎮歷史還要短的國家。
她是所有新潮物事的代表——一頭金髮,穿著時髦,開車,吸煙,叛逆。

該片金句不少,我最記得的當然是他們在門口迎接兒子回來的時候他們家人的對話。
kst: smile darling.
女: i don't feel like smiling.
cf: you're english, darling, fake it.

要對付這個難搞的美國媳婦,英國婆婆自然有妙計。
天下女人一樣陰險,只看有沒有出招而已吧?
她爲了挽留兒子繼續留在身邊,把整間莊園最大的房間重新裝飾騰出來給他們住。
之後,在所有媳婦會經過的地方都擺上一瓶鮮花——因爲她花粉過敏。

男人喜歡神秘和未知以及充滿新鮮感的事物,對女人也是如此。
因爲這個漂亮的美國女人不斷帶給他驚喜,所以他也十分迷戀她。
直到那天晚上,他被告知了家裡的實際財政狀況。
又因爲後來他知道了妻子之前究竟對她前夫做了什麽,他開始冷落他。

和所有有一個看上去神經質的女主人的家庭一樣,這家的男主人是極其冷靜和正常的。
他不屑妻子詭異的行爲和近似發瘋的所有活動。
他很少和家人搭話。
在家門口和妻子不小心撞到的時候還要互相道歉,然後繞道走開……
他自己有個小天地——那個破爛的車房,裏面有一架缺了一個輪子的電單車。
也因爲這架電單車,他和這個家裡唯一一個正常的人——他媳婦有了互相了解的渠道。

最終,充滿了抗爭意識的媳婦決定離開這間瘋癲的莊園。
她走的時候,留給管家一筆可觀的現金,並囑咐要分一些給園丁。
因爲園丁有份參與他們的陰謀埋狗計劃。
最後關上車門的時候,突然跳上來一個人。
是莊園的男主人。
管家一張撲克臉地說,"very well sir, i shall enjoy passing on the news."

又是一輪電影馬拉松

周末的時候又是一輪電影馬拉松。
令人覺得有些傷感的是奧市的電影節已經落下帷幕,下一次的電影盛事——義大利電影節要待到九月底才會舉行。
在此期間亦無甚特別節目。
電影院張貼海報牆壁上那個《少女香奈兒》手上的香煙被ps成了一枝筆。
羊國的廣管局管得絕不比香港廣管局少,不過沒有人投訴罷了,一旦有,也是手起刀落,快刀亂麻。
市區的每幢寫字樓下的垃圾筒邊,逢10:30,1:00,3:00總是人頭攢動的——吸煙人士都圍成一圈,場面十分震撼,有點像吃火鍋的,不同的是,他們是彈煙灰進去,掐煙頭於頂上,而不是撈東西出來。
我不認爲這樣的景象會對未成年人有什麽巨大的影響。
難道他們要特地走過去,站在一邊猛吸兩口空氣嗎?
當然,我自身並不吸煙,也討厭二手煙,但政府管得實在太多,就有點不那麽文明了。
明年整個校園範圍也要禁煙了,不知道那些老師和學生怎麽過。

又扯遠了。
此次電影節我們的最終回電影是"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
講述一代傳奇華倫天奴退休之前的故事。
前幾年的法國電影節有過karl lagerfeld(拉格斐)的紀錄片,所以不免有人將兩者來做比較。
這並不公平,我以爲。

華倫天奴一直所做的都是將女性最美的一面帶出來,他是一個couturier,專心只做衣服。
至於後來做配飾則是因爲要將生意繼續下去。
他不在乎幕後的操作,也不在乎需要多少人工,多少時間去完成一件晚裝。
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意念變成實物,變成一件讓人屏息的華服。

我印象當中的拉格斐則有點不同,他做時裝,亦做生意。
他可以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推出一個皮質的孖C購物袋來「刺激」經濟。


picture credit: chanelhandbags101.com

我覺得沒有比這個再醜的孖C袋了,但照樣有人下訂單,他又繼續賺得盆滿缽滿。
經濟低迷正式開場的時候,他照樣搬出了一台漂亮的時裝騷,以鼓勵廣大時裝友不要灰心。
應當是給了大家一劑強心針吧?

《華》片借助他的長期伴侶 giancarlo giammetti 之口敍述了一個愛人,生意夥伴眼中的華倫天奴——追求完美,喜歡耍小性子,熱愛生活,愛所有美的物事。

而《拉格斐》則多是個人敍述,自我迷戀味太重。
我不甚喜歡。

如果要我挑選,我仍舊會推薦《華倫天奴》。
他發脾氣的時候甚至說,「不,我不在乎,沒有什麽比我的小狗更重要的事情了!」
說完扭頭就走開了。
雖然是個古稀老頭,但有一種說不出的真實感,甚至可以用「可愛」來形容。

拉格斐卻太理性。
雖然浸淫在法國這個浮華的花花染缸中多年,拉格斐,到底還是個德國人。

Friday, 24 July 2009

法國電影

昨天遇到友人的同學,她學士念的是法文和經濟。
問她什麽法文課程好玩。
她推薦了新浪潮之後的法國電影,可是是3年級的課程,還要等多久才能學啊。
急切等待中。

for miss Z


taken on my way to uni this morning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is hallway?


and CAG10? that smiley face?


our office? a.k.a. the storage room?


do you recognise this? well, the grass area is exactly where the ULT/LLT building was, gone! just like that!

next time when you come back to uni, you won't be able to recognise anything! but i guess the clock tower will still be there...

Thursday, 23 July 2009

兒童恐怖片

張小姐用這五個字概括了昨天看的《藍鬍子》。
這麽恐怖的片子竟然是個童話故事,20世紀初期還有同名默片一部。
我不是很理解爲什麽要用一個小朋友讀故事書的形式交替地講述藍鬍子的故事。
雖然這個小朋友真的很天真可愛,演戲毫不做作。
大約是透過兩姐妹來反映故事裡兩姐妹的關係——妹妹終於毀掉了姐姐的幸福。
小朋友和姐姐在閣樓上讀故事,姐姐不耐煩,妹妹卻執意要講。
姐姐有點怕這個故事——因爲藍鬍子殺掉了他所有的妻子,所以不停後退試圖躲開。
結果一腳踏空,從閣樓上摔了下樓,死了。
m說,這是一個女權主義的故事。
我並不明白,只是覺得恐怖。

Wednesday, 22 July 2009

物是人非

經濟系的大樓早已搬空了,他們都入駐了造價逾百萬玻璃幕墻圍起來的商學院。
從前那個舊房子樓上空置著,窗口張望進去只有書架還在。
樓下的教室仍舊被利用著,進進出出的都是文學院的人。
我們曾經在長長的過道裡,坐在椅子上,由一頭滾到另一頭。
南面的課室門口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此門已鎖,請由旁門入」,邊上有一個藍色的笑臉。
那個笑臉是許多年前的半夜,因爲復習功課無聊,我隨手畫上去的。
現在竟然還在,哈,竊喜。

Tuesday, 21 July 2009

關於重返校園

去申領一張新的學生證,接待處的人問,「上一次,你就讀本校是什麽時候?」
「很久以前了。2005年?」
「2007年」,她查到了我的記錄,「請站到藍色屏幕前,即刻就可以重新製作學生證,但是磁條要過半個小時才會被激活……」

原來,我離開學校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久啊。
畢業之後好像過了三千年一樣長,學校的環境也起了些少變化。
又或者是因爲讀研究院的時候活動範圍就是自己系的那幢樓,所以很少需要去到別的地方,因此忽略了周遭環境。

昨天終於重返校園,開始了學生生活。
第一節課早上10點開始,但因爲家門口沒有公車,最近的那個要步行出去約1公里才到,所以8:30就起來了。
法文課雖説是初級,總共也才16個人。
相比較商科的一年級經濟課,一般有1500以上的學生。
地理課是二年級的課程,相對大一點,約摸有70個人的樣子。
80%以上都是主修地理的學生,還有零星幾個是學生物或者環境科學的。
不知道主修地理的學生有多少可以進入國家研究機構。
畢業以後相關的工作應該不多,大學的專業課程都白學了。

以前全職做學生的時候,從來沒有充分利用過學校的任何資源。
可以走的堂都走過了,下了課也就回家或者去做別的事情了,不免有點可惜。
於是昨天下課以後便跑去了圖書館。
敝校三樓整層都是亞洲學院的藏書,北面是日本文學,南面是中國文學。
我之前的5年,一本中文書都沒有借來看過,浪費極了。
所以昨天一口氣借了5本,今天又借了7本。
「非研究生可以借多少書?」我問。
「25。」
「那研究生呢?」
「50。」
嘩!50本呀!會把書包都塞爆吧?
可是我已經不是研究生了,但想到我那些在讀博士的朋友可以借卡於我,便隨口一問,「那博士生可以借多少本?」
「一樣,還是50。」

但博士生應該不需要從學校圖書館借書吧?
他們的書都是從系裡的圖書館自己拿的,要不然就是讀journal paper,所以即便是可以借50本,也是無甚特別幫助的。

在整架整架的書前面,總是有點激動的。
最後那7本書,真的塞爆了我的書包。
下了公車走回家的時候,心裡暗暗覺得後悔。

親愛的

對於自己的親密愛人,私底下總有一個暱稱吧?
「親愛的」(chéri) 就是米雪·菲花飾演的 lea 給她的小男友取的暱稱。
這段曲折的忘年畸戀發生在那段黃金時期,大家都沉浸在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當中。

社交名媛 lea 應「戰友」貝盧夫人之邀去她府上拜訪。
期間貝盧夫人請求 lea 幫忙管教自己19嵗的兒子。
不想她卻愛上那俊俏的臉龐。
那種病態的嬌弱,叫她心疼。
出於呵護的心態和佔有慾,她帶他去了諾曼底的外宅。
自此,兩人相戀長達6年。

某日,突然聽説城中另一名媛做客貝盧夫人家用餐。
lea 沒有被邀請共同吃飯,但被邀請出席下午茶。
趁兒子送客之際,貝盧夫人終於告知了 lea 兒子的婚訊。
她親手安排的婚姻,月底兒子行將迎娶該名媛18嵗的獨女。
這消息,對 lea 仿似晴天霹靂。

6年的感情難道要付諸東流?
佯裝無事,鎮定地安排妥貼一切。
cheri 見 lea 似乎沒有一點不高興,問,「難道你沒有話對我說?」
「所以呢,親愛的,難道你要我逃離現實,逃去諾曼底,然後自暴自棄?」
「是的。」
「你並不是第一個離開我的年輕男子。」
「我知道,但我希望我是最後一個。」

兩人閉起眼睛,看到的都是對方。
男人在意大利蜜月的時候仍舊牽挂對方。
女人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她的小男友。
夜半無人之時,不禁失聲痛哭。
於是,她逃去了南法,尋找下一個目標分散注意力。
他聞風,打翻醋埕。
沒日沒夜守在她的樓下,有家不回,新婚妻子也不管了。
他,只想見到她。
要她親口說最愛的是自己,只愛自己一個。

一天,兩天,三個多星期。
仍舊沒有蹤影。
知道一天 lea 收到一封信,聽説了小男友已經從義大利回到巴黎(?),即刻飛車回去。
卻始終保持距離,欲拒還迎。
當聽到貝盧夫人說到自己兒子和媳婦的事情的時候,腳步一沉……心也隨之深深墜下去。
直到最後,貝盧夫人說是 cheri 告知自己 lea 已經回到巴黎的消息才讓母親登門造訪,她終於露出微笑。
……

那是一個縱情聲色的時代。
是光明正大養小白臉的時代。
是男人爭相要被年長女性「調教」的時代。
是造就了莫泊桑,左拉,d.h.lawrence和普魯斯特的時代。
那種糜爛的氛圍,實在叫人有些豔羨。


picture credit: aceshowbiz.com

Thursday, 16 July 2009

movie marathon 下 之 《おくりびと》

坊間熱爆的《おくりびと》—— "departures",各類影評皆備。
我就不在此造次了。
哭位衆多,統共哭了三回。
因爲想到自己的切膚之痛。
我沒有機會送行奶奶最後一程。
所以見到最後要蓋棺的時候回憶再次湧現……

鶴乃湯的老闆娘兒子很勇敢,他走進去看火化。
那是一件我們不敢,也不願意做的事情。
雖説塵歸塵,土歸土,但要看著自己深愛的親人燃於熊熊烈火自己卻隔在外面。
唉,那一刻真叫是陰陽相隔。
無奈極了,除了哭以外,根本不懂如何反應,其實也是可憐自己。

最後男主角為自己父親送行的時候。
我由於那粒石子明白了一個道理。
人生其實只是一個傳承和延續的過程。
我們的存在僅是輪廻中的一個環節。
缺失了其中一截也不能繼續下去,整條輪廻的鏈就斷了。
我們的存在當算作「承前啓後」吧。
所以,請一定珍惜自己,我們背負了歷史使命而來的呀。

movie marathon 上 之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我沒有看過很多東洋片,至多是宮崎 駿的卡通片。
所以對日本藝能界也並不是很了解。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still walking,講的是平凡的一家人因爲大哥忌日而聚會的故事。
片中的男主角中年失業,娶了一個帶著拖油瓶的寡婦。
有些受中間子女症候群(middle child syndrome) 的迫害,母親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家事和女兒身上,父親最疼愛大兒子。
父親從醫,最大的願望是可以後繼有人,傳承衣缽。
大兒子某次在海裡為救一個小孩而自己喪了命。
母親就是我們在文學作品裡讀到過的,擁有傳統美德的母親,勤儉持家,主心骨的角色。
女兒開朗樂觀,嫁了一個銷售員丈夫,生了一對子女,看上去過得還不錯。

平淡中,總會有些波瀾。
兒子不滿意妹妹拿出他小學時候寫的作文讀給老婆聽——《我的志願》——我的志願是做個醫生,像我爸爸一樣……
不滿意家人把自己說的話當作是哥哥說過的。
不滿意爸爸老是覺得只有做醫生才是正道,其他職業都不夠醫生好。
不滿意他毫不關心自己。
老婆則覺得媽媽既然為老公買了睡衣,爲什麽不給自己的兒子也買多一套——還是當兒子是客人,不是自己人。
女兒不滿意媽媽爲什麽不肯讓自己一家搬過去和她一起住。
媽媽,看上去是家裡的中流砥柱,但在無意當中卻流露出了她的内心情感。
她拿出了一張70年代的流行歌曲唱碟,原來她第一次聽到那個歌,是在老公情人的公寓樓下。
因爲老公之後經常哼唱那個曲調……
她每年邀請那個被救的小孩來家裡做客,完全是因爲想要他覺得愧疚。
她晚上在房間裡看到一隻黃色的蝴蝶,覺得是大兒子的化身,不停地想捉住他……

在回東京的車上,兒子終於想起來媽媽講的那個相撲手的名字了,但車子已經開遠了。
媽媽在那條長長的階梯上也想起來了,但也無所謂了。
他們之前就是缺乏一點點的溝通吧?
答應了要帶爸爸去看足球比賽,結果終於還是未能了願。
媽媽因爲爸爸過身而悲傷,不久也隨著去了。

在墓地裡,兒子學著當年媽媽的樣子,把清水淋在墓碑上,嘴中念念有詞,「今天這麽熱,這樣涼水淋下來,舒服一點吧。」
他們的小女兒帶著花了跑過來一起忌拜——當年他媽媽說,「要是想生小孩就要儘快,因爲有了孩子,離婚特別麻煩一點。」
他們又沿著那條小路走下山去,就是在那裡,媽媽曾經說,她一直希望兒子會開車帶著她出去購物,如果有車就好了。
忽然,又飛出來一隻黃色的蝴蝶,他把當年他媽媽告訴他關於黃蝴蝶的故事告訴了自己的小女兒……
路的盡頭,停了一輛7人車。

movie marathon

連續看了2場。
累死我了。
分別是"still walking" 和 "a christmas tale"。
霸住個位先。
回頭再寫。
明天也有電影——紅爆一時的"departures"。
但後天清早要啓程去滑雪。
先留位,回來再補。
下個禮拜要開學了。
有點緊張和興奮。
今天下午去了學校補學生證,順便重新配了眼鏡。
我的驗光師說我的確視力退化了,但沒有很糟糕。
欣慰。

Tuesday, 14 July 2009

Monday, 13 July 2009

精神分裂和天才

許許多多的天才,多多少少有些精神分裂的先兆/症狀。
seraphine,就是有這樣的問題。
但是幸得有宗教信仰做精神支柱,沒有徹底被逼瘋。

她白天穿梭在各處做勞工,給人做清潔,幫工,打雜。
換來的微薄人工就去文具店買顔料。
然後她會在河流裡面掘起泥土,在田野裡摘下野草野花,一併裝在她那個籐籃裡帶回家。
她在肉店做幫工清洗動物内臟的時候,偷偷地裝了一瓶子血放在口袋裡。
回家的路上,經過教堂,又偷偷地倒了燭臺的油帶回去。

夜深人靜,她的公寓傳出篤、篤、篤,有節奏的響聲。
鏡頭轉過來,她在石舂裡加入了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然後不停地攪拌,邊舂邊唱聖歌。
然後,我們在木板上看到了朱紅色的三個圈。

原來,她是在創作。
她的畫作意識大膽,顔色鮮明。
充滿現代感。

她在畫畫地過程當中重新體會人生,體會愛。
在天使的召喚之下,她作畫。
她所有的靈感都是神賦予的。

東家知道她畫畫的事情之後,看不起她。
覺得一個清潔女工,畫什麽畫?
但東家懂什麽。
一群附庸風雅,自以爲是的布爾喬亞罷了。
直到一名東家的租客偶然之間發現了那幅看上去像蘋果,也像桃子,又像李子的畫作。

戰事逼迫,本要資助她畫畫的租客必須潛逃去瑞士。
臨行之前,他鼓勵seraphine不要放棄畫畫,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

一別許多年。
租客已經從瑞士又移居回了法國。
也因爲發現了畢加索的價值而名聲大噪。

seraphine卻因爲年邁体弱,不能做體力活而生活窘迫。
但潦魄的生活沒有使她放棄畫畫,她仍舊不斷地畫不斷地畫。

無意之間,那名租客又尋回了seraphine。
經年的練習成就了她成熟大膽的創作。
租客深受那些作品的感動,向她買了那些畫。
並囑咐她專心畫作,從此以後,生活全部由他負責。

這下seraphine開始有點輕飄了。
她源源不斷地一直有靈感。
但在經濟上卻不懂得克制。
又恰逢大蕭條的打擊(天啊!多麽應景的電影啊!),原本向她承諾了的巴黎畫展要延期。

因爲一直期望過高,突然這樣被打擊一下。
seraphine崩潰了。
她的精神分裂終於爆發了。
最後鎮上的居民要報警將她捉了關入精神病院去。

seraphine曾經見到租客一個人默默地在房間哭泣的時候告訴他,「每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就去鄉村走走,和那裡的樹兒,花兒,鳥兒,蝴蝶們在一起,讓我覺得心情好很多。」
她被領到獨立的病房之後,見到露台上的椅子。
那是一把和以前東家花園裡一個款式的椅子。
她似乎記起些什麽,於是帶著椅子走向遠處的山頭。
山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她把椅子放在樹下,然後坐在椅子上,讓微風慢慢地拂過她的臉頰。
最後她過世於該間精神病院。

seraphine的扮演者,我們都很熟悉。
我最記得她在《天使愛美麗》裡的扮相,她也是演個有點瘋癲的madame wallace,一直等待著她那個去了南美的情人的回來。
《巴黎,我愛你》裡,她演那個默劇裡的女小丑。
雖然長相不那麽好看,但勇奪今年凱撒最佳女主角桂冠。

我不知道這個電影算是什麽類型,除了傳記。
不能算勵志吧?
也不輕鬆幽默。
又沒有靚仔美女。
但就憑著它是本年度凱撒最佳電影獎,我去了。
結果,沒有失望。

Sunday, 12 July 2009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當你意識到你真正需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用盡餘生的時間,似乎仍舊不夠。」
如何定義新的生活?
搬離父母獨自居住,結婚,生小孩,失戀,拍拖,墮胎,面臨/對死亡……

看法蘭西片,通常都是腦中充滿了問號或者驚嘆號的。
很少流淚,至多是因爲笑到飆淚。
今天,我徹徹底底地被法蘭西片征服,默默地在黑暗中不斷拭淚。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我不知道用一個怎樣的詞組來描述比較合適又不拗口。
如果生活可以被分割成一截一截的話,每一段的開始都是餘生的第一天。
因爲我們要用盡餘生來完成這一項任務。
但生活是有延續性的,所以它不能被生硬地切割開來。
它們之前重疊著,但又分離開來,具有獨立性。

duval一家就像我們自己的生活縮影。
我們看到了自己長大,離開家獨自生活。
第一次面對和自己深愛,陪伴自己長大的寵物分別。
第一次愛上一個人。
第一次真正成人。
第一次感受被抛棄。
第一次直面死亡。
第一次考車牌。
第一次出軌。
……

所有的少女都有過帶鎖的日記本吧?
你有沒有在裡面寫過你暗戀的對象,寫過你對他的期望,失望,對你媽媽嘮叨的怨恨,以及其他的種種秘密?

很多人都玩過air guitar吧?
有沒有試過因爲音樂愛上那個神秘的女子?
她走的時候沒有跟你告別,叫你傷心?
後來卻發現在口袋裡發現了那張留了她電話號碼的紙條欣喜若狂?

試過和家人關係冷漠吧?
後來發現他們永遠是你最後的依靠。
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你覺得最後還是他們給你最大的支持,成爲你永遠的精神支柱?

父母說過,「看著你們長大,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嗎?
如果沒有,他們心底真的就是這麽想的。
無論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做過些什麽荒唐的事情。
他們總是會在關鍵的時刻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有時候不流露出來吧。
原來天下許許多多的父母都是「精敏於觀察卻吝嗇於言語」的。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大聲地把我們的感覺說出來?
因爲可能我們想開始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覺得用餘生的時間每天說一次都太少了。

Thursday, 9 July 2009

bright star

電影節終於鳴鑼,開幕電影是珍·康萍的 "bright star"
整間戲院座無虛席——除了我身邊的兩個空位——因爲兩人要去參加生日飯局不能成行。
而那種在山上看電影的感覺,我也是很久沒有體驗過了,再之前一次是看"troy",也是側邊山上位,看到後來有種想吐的感覺。
本來7:30開始的電影,等到7:50才熄燈,一個歐基桑不停講講講,講了二十餘分鐘才正式開始播。
他很抱歉地說,珍現在在澳洲放假,所以今天不能來了……

電影講述的是濟慈的故事。
我對濟慈不是很熟悉,小時候倒是讀了很多拜倫,十分喜愛。
出演濟慈的是主演"perfume"和"brideshead revisited"的ben whishaw。
女主角是abbie cornish,演過《伊莉莎白·黃金盛世》。
還有一個讓我驚訝的是演fanny弟弟sam的thomas sangaster,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他就是演"love actually"裡liam neeson繼子的小朋友。
我曾經覺得他長大一定會是另一個heartthrob,沒想到……

故事就是講述濟慈和fanny之間的愛情如何萌芽,然後互相矜持,在一個雪夜濟慈因爲受寒而得病,fanny對患病的他戀戀不捨,最後濟慈病逝於羅馬的故事。
不知道是因爲這類古典電影看多了,還是怎的。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節奏很慢,我總是有「可不可以快一點」的急促感。
相比之下 miss potter 和 becoming jane 拍得都要勝過此片。
但不可否認,該片的攝影和取景都十分柔和優美。
唯獨剪接在某些地方有些生硬,過度得很不讓人舒服。
大約是我對故事的欠缺了解導致我不甚喜歡此片。
病殃殃的濟慈讓我想到蕭邦
長約2小時的片子沒有太多背景音樂的襯托,大約也是缺點之一。

總體來説,我很不喜歡這部電影,雖然風景很秀麗,少量的幾段配樂很出彩。
但電影缺乏故事性,讓我覺得很悶,我甚至悶到要仰頭看天花上的假星空……
歐基桑還說這部電影是全球首映,imdb上面竟然還有9.2/10的評分。
我給幾分?
6/10。
不看也不是損失。

關於我們的官

今天M傳了簡訊一則於我,說的是文道和林太的事情,於是電郵了我一段文字。
但是沒有出處,也無上下文,本著還原本色的公正公平精神,我花了一個下午,終於給我找到了完整的文章
張貼於前文,順便也附上了註釋的内容。
斷章取義地罵任何人,都是不公道的做法。
當然,即便是受薪於市民的高官,我們罵歸罵,也要有個原委。

M的論調是,「林鄭不了解張愛玲,只凴看過幾齣許導演的戲,就對她作出評判,有失偏頗。
這麽大個官,竟然連張愛玲也沒有讀過,還要公開地這麽說,實在失面子。」
我依稀記得她是理科出身,好像是讀的化學,後來再搜索,原來讀化學那個是羅范。
林太,讀的是社會科學
港大社會科學院,有地理,政治及公共行政,心理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social work & social administration) 以及系社會學系。
當然,她讀書的時候可能架構不是像現在這樣,但不知道算不算理科?
不過沒有理由沒有讀過張愛玲的?

我讀到註釋最後一段的時候:

本刊另去信馬家輝,他指致電林鄭月娥問及設立張愛玲紀念館的可能性時,林太的反應是呆了一下,然後表示她知道張是個跟香港有關連,很出名的作家,也看過許鞍華拍張愛玲的電影,並多次強調張愛玲沒有留下實在的空間、住所、故居之類,很難設館,認為張愛玲是否值得紀念,恐怕仍有人有不同意見,但表示如果民政局 支持,她亦不會反對。

有點驚嚇。
驚嚇不是因為她給的答案這麽的官方——肯定沒有通過新聞官才答馬博士的問題,也沒有之前被知會過會被問及關於張愛玲,更加沒有其他的手下幫她擋駕。
而是她雖知道張愛玲,卻是通過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當然,幸虧她還看過許導演的電影,不然M一定會抓狂——不免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M嚴正地說,「張敏儀一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她一定讀過許多張愛玲的作品。」
「但她已經從位子上退下來了啊。」
其他在位的官我不知道,但是那些讀番書的也未必知道。
即使不是讀的番書,大學也是主修什麽英國文學之類,讀張愛玲的書應該沒什麽機會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即便是理工科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應該有些少文學功底。
雖說官方的所有文稿都有專人包辦,不需要位高權重的官員親自操刀。
但座談會這些東西,沒有事先準備這麽一說吧?
忽然來一條這樣的問題,雖然給你這這樣一個太極擋回去,外人聽到了一定覺得很錯愕吧。

我不是要批判林太,她一周工作70個小時(我估的)。
忙到昏天黑地,沒有空閒做自己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但是為她剪報紙的官員,可以也做些文化版/副刊的頭條briefing給她嗎?
畢竟,坊間傳聞,說她要接CS的位的。
我不想她再放出這樣的言論啊。
頓首。
大謝。

延伸閲讀:
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張愛玲的《小團圓》手稿 介紹她小說創作歷程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給林鄭月娥的一封公開信

節 選

陳丹青差點成了劉青雲

書展找我和馬家輝做書展大使,到 大陸和台灣進行路演,宣傳香港書展,於是我到北京找了陳丹青、賈章柯,到上海找來王安憶、陳子善,這種級數的人物,跟我和馬家輝對談,介紹香港的書和文 化。怎料到今年書展單位邀請的是郭敬明,大陸最暢銷的愛情小說作家,要他來教年輕人寫作,因為他是年輕人的偶像。可是他作品的質素是出了名的差,而最離譜 的是,他的一本作品是抄襲別人的,被告上法院,最後敗訴賠款,但他不肯道歉,並表示替那個寂寂無名的人普及了作品,是幫了那人一把。當我在大陸找陳丹青這 個級數的人物,它卻找來郭敬明,真是很embarrass。他們不是沒有錢,是沒見識。……

更有趣的是,我們到內地出使時,貿發局表示副 總裁會一起去,雖然不同航班,但會一起坐經濟客位,也沒有安排交通工具到機場接送,我們當然沒問題。可是,當我和馬家輝在北京剛下飛機,便看到副總裁和他 的助手從商務客位的出口出來,同時發現他們已安排交通工具,便問他們為何之前說沒有,他們竟反問我們:「你們沒有嗎?」好像我們不配跟他們坐在一塊,可笑 的是,我們是他們的大使,最後唯有自行坐車到會場。然後,總裁在座談會的第一天便出醜了,與陳丹青見面時,把對方喊作陳青雲,我差點想跟他說,不是陳青 雲,是劉青雲。另外,每場論壇開始五分鐘後,他們便拉隊離開。他們完全不尊重自己的活動,也不尊重台上的嘉賓,態度非常惡劣。後來,我認識的文化版記者表 示對活動毫不知情,原來貿發局只通知了財經記者,財經版的覺得不關他們的事,便找來副刊記者,可是這種副刊記者只是來拿著數的,拿了便走。十幾年來跟官員 打交道,實在有太多這樣的經歷。

宋以朗打算向公眾展示張愛玲的書信,便聯絡林鄭月娥,想找一些保育計劃中的舊建築,用作張愛玲資料館或紀 念館。林鄭便答道, 哦!張愛玲,我看過許鞍華改編她小說的電影,也算是不錯的作家,可是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有爭議性,不適合為她設館。I am so tired of it。我真是很累很累,很厭倦。(註)




本刊就此事去信林鄭月娥,發展局嚴正指出,林太表示「從沒有就有關張愛玲的文學地位問題發表任何的官方或個人意見」,同時表示不認識宋以朗,也沒有接過他的電話,但馬家輝則曾就設館一事致電查詢,林太當時向他提供了以下資料:

(1) 發展局已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讓非牟利團體以社會企業的形式活化再利用政府歷史建築。舉例說,第一期計劃內的荔枝角醫院,將交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活化為「香港文化傳承」項目。有興趣又合符資格的非牟利團體可考慮申請稍後推出的建築物。

(2) 政府產業署及市區重建局亦擁有某些歷史建築,如得到相關政策局(負責文化工作的政策局是民政事務局)的同意和支持,非政府機構可申請租用這些建築物作有關政策局支持的用途。

本 刊另去信馬家輝,他指致電林鄭月娥問及設立張愛玲紀念館的可能性時,林太的反應是呆了一下,然後表示她知道張是個跟香港有關連,很出名的作家,也看過許鞍 華拍張愛玲的電影,並多次強調張愛玲沒有留下實在的空間、住所、故居之類,很難設館,認為張愛玲是否值得紀念,恐怕仍有人有不同意見,但表示如果民政局支 持,她亦不會反對。



節選自《首位對大陸講內地時事的香港人──梁文道》,c for culture 文化現場
traced @: http://www.cforculture.com/theblog/?mod=articles&_com=item&task=show&id=33
last accessed: 9/july/2009 4.11pm

sans titre



爲了積極參與慈善活動。
托M小姐在澳洲幫我買的戒指


picture credit: dailyjewel.ganoksin.com

她們去澳洲,竟然只是去了動物園和水族館。
難怪要騙我和她一起去海浪公園。
我,是不會中計的!

照片裡看來,澳洲的天氣是十分宜人的。
每天都是大晴天。
難怪他們心情比我們好許多。





====================================

今日搭飛機,見到許多人用那個灰色的環保袋
其中有一位歐巴桑,更是用它來裝自己的手提電腦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看來那個袋的承重力不錯,真的可以用來買菜。
至少,放西瓜,蜜瓜,加一支2升的牛奶也是綽綽有餘的。
果然環保。

Wednesday, 8 July 2009

sans titre

真是逼得人發瘋,已經前前後後分了三次把東西帶回奧市了。
剛才整理行李,仍舊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不能全部被塞到一個箱子裡面完事。
並且我已經盡量精簡,許多都送人了。
還有許多都扔掉了,還有這麽多。
究竟爲什麽,我會有這麽多的「隨身」物件。
簡直是一個謎。
又究竟爲什麽我需要這麽多的「隨身」物件。
是個,千古之謎。

Tuesday, 7 July 2009

嘩~馬博士竟然……

和葉太一起做國語節目。
葉太國語好好喎,她會說後鼻音!(明顯,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她講國語。)
她還糾正馬博士說的「勒色」(le4 se4)為「垃圾」(la1 ji1)!(她國語真的好好呀!)
説道公務員減薪,檢討薪酬架構什麽,當然我是因爲看到標題「香港警察爲什麽這麽帥」才要看的。

sans titre

與 M 說到 D 小姐將來會不會移居多倫多居住。
我很擔心以後再也見不到她。
她安慰我,「不會的,你不要多想了,我送你四字箴言。」
停頓三秒。
「不過我暫時還沒有想好,等我想好了再告訴你。」

不過一會兒,她說想去海浪公園。
我說,「不行,要去你自己去,免得傳出去我某某三十嵗人還要結伴跟同齡的友人去海浪公園玩。」
「嗯,還要看到海豚,興奮地指著它說,look fish!」她補充。

欸,真正誤交損友。

Monday, 6 July 2009

環保袋大戰

近排看到新聞總有好多條說環境局長周圍奔走告知市民,減少使用膠袋,出行購物自備購物袋。
我已經寫了無數次這麽多都是講環保袋了,不想再重復環保袋對減排有什麽幫助了(有一日和某人聊天,她竟然不知道什麽是減排!!)。

現在不是用不用環保袋的問題,而是用什麽樣的環保袋。
已經上升到了設計的問題了。
所以我現在又不可避免地強迫症式地開始了收集環保袋的生活。

某日在超級市場見到本地設計師新推出的環保袋,很積極地買了一個。
而收錢的小姐也很自然地直接拿來裝我們買的商品,而不是很自相矛盾地將環保袋裝入一個膠袋給我們,很讓我意外。
因爲換作是我,我一定是後者。



其他選擇:

這裡
picture credit:endemicworld.com

這裡
picture credit: w2products.com

這裡
picture credit: marimekko.fi

這裡
picture credit: freitag.ch

這裡
pic credit: standrods.co.uk

sans titre

跟家嚴說到要回學校讀書的事情。
他問起學費,「有沒有錢交學費?不夠錢就碌我的卡。」
「不會不會,學費很便宜,才5、600一科而已。」
「真的?那你喜歡讀就多讀一點好了,反正這麽便宜。」

========================================

某人袋鼠國回來了。
「怎樣?袋鼠國好不好?」
「袋鼠國只有一點好的,就是讓我覺得羊國是多麽地好,平日的怨氣統統消散了。那裡的人服務態度好惡劣。唯一一間稍微好些的就是bulgari。」

Sunday, 5 July 2009

科技盲發病 x 5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好電影。
請在您的 "start menu" 找到 "run",然後鍵入以下内容:

telnet towel.blinkenlights.nl

等待約10秒之後,電影就開始的了!
周末愉快!
:)

友 共 情

誰不是經歷過些波折才可以和現在那些推心置腹的朋友一起瘋癲的?
曾經度過的那些促膝長談的夜晚,一起癡癡地笑,一起默默流淚的時光,每每憶起來,嘴角也微微牽動的吧。
與有很多朋友已經相識第十個年頭了。
人生統共沒多少個十年,他們竟然已經佔據了開頭的兩個。
當可算作「識於微時」。
中文多麽奧妙,四個字涵蓋了多少不同含義。

我們相識的時候毫無利益衝突,一群孩子,爲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起狂歡,肆無忌憚地消耗生命,仿似沒有明天一般。
時間久了,交友圈子越來越窄。
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人。
卻都是那些在你面前完全可以卸甲的人。
你訴說你的痛苦,他們中肯地提供意見。
他們遇上難處,你也兩肋插刀。
方才閲讀舊友博客,隻身於墨市攻讀學位的她,在一個傾盆大雨的夜晚一路步行回家渾身濕透,卻在家門口的郵箱中發現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信件。
内含代表友誼的戒指一枚。
聽上去有些復古,但是復古的很溫暖,很窩心。
想必,當下的反映是默默流淚吧?
讓一切的感動和委屈統統汩汩地從體内發洩出來。

記得剛來羊國的時候常常收到舊時同學的來信。
讀了又讀,字字箴言,每讀每落淚。
後來更要命地是她們還錄了一盒音帶,裡面混雜了各種聲音。
比如她們自己彈唱的歌,不經意地錄下課室的嘈雜聲,同學之間聊天的背景聲音……
甚至還錄下了受無數人追捧的歷史老師杜先生講課的内容。
那一盒錄音帶,除了溫暖的友誼之外,還有無盡的鄉愁。

整理隨身物品的時候,還翻到些信件。
拆了一封來讀,雖事隔多年,卻還是感動。
雖然和經已植根雪梨的張同學多年不見了,但她當年的字句即便是對於今日的我,仍舊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會繼續保存這些已經算作「陳年」的信件。
它們都是我成長的一部分。
將來等我老去的時候,再回想起來的時候,人生,也因爲這些人,而不顯得蒼白。

Saturday, 4 July 2009

關於天分和勤力

笨鳥先飛。
不一定先到的。
因爲可能方向飛反了。

—— 周立波

Friday, 3 July 2009

關於生小孩

前面 z 小姐問到我關於生小孩的事情。
「你想要一個還是兩個小孩?」她問。
「我決定不要生小孩。」
「啊?爲什麽?你隨便說的吧?」
「因爲,我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醜惡了。我並不是不喜歡小孩,只是我覺得世界這樣惡化下去,我這一代人估計沒有能力修補地球了。我也並不覺得我的小孩可以在人類進程當中做出傑出貢獻,改善人類居住環境這麽偉大。與其生出來受苦,又不能做出什麽貢獻,還不如算了。」
「要不要這麽高呀?」
「這個叫自私,不是高。」
那一刻,我認真覺得是自私,我不想看到我的小孩受苦。
難道別人的小孩就應該受苦嗎?
又或者我小孩的小孩可以很叻,去哈佛讀個流體力學博士什麽,或者做些什麽很勁的基礎科學研究之類的,我都會覺得很欣慰的。
爲什麽我好像很希望把別人逼上做研究之路,我每天都在心理呼喚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精神去哪裡了?

===============================================
不相關插播:貌似我的link都恢復正常狀態了!奇跡!真的發生了!

Wednesday, 1 July 2009

科技盲發病 x 4

爲了測試我之前寫的那個,我在隔壁換了template (我還是很有承擔的)。




換完之後,在page elements (under layout tab),你會看到這樣的情形。
嗱,最右邊的兩個tab呢,是可以拖出來的。
你可以先拖到左邊來,改完了再放回去。
對應的就是你的blog界面的右邊那條panel。



紅色的框裡的内容是本身自帶的,綠色那邊就是上面講的右邊的tabs會出現的地方了。

還要指出,如果之前你的template有widgets呢,原來是會被刪除的。
我之前也沒有發現。
所以呢,如果你的blogroll是從google reader來的就容易些,重新load過。
如果不是呢,要重新再加多一次。
很容易的,只要在 "add a gadget" 裡選一個就搞掂了。
然後按照你喜歡的順序重新排列一次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