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July 2010

i wish i knew 《海上傳奇》

你知道,在電影節刊物裏面找到賈樟柯這名字是多令人激動。
演員表也是星光熠熠。
看到陳丹青,侯孝賢,潘迪華,韓寒……
共同講述上海的故事,如何都是要來捧一下場的。

這是一個柔婉的故事。
一段接著一段。
無論是從陳丹青敘述弄堂小孩打架的故事開始,或者從韓寒那部滿大街當計程車的富康結束。
每一個片段,都是這座城市的一個小節。

我喜歡杜美如講述杜月笙的故事。
當她說,「我父親杜月笙」,這句話出來時,我們竊笑。
上海灘一代梟雄的千金呀~
但我覺得那是一段動人的故事。
果然是講道義的梟雄,絕對是「模子」!

還有朱黔生,他在1972年協助安東尼奧尼在上海拍攝電影。
沒想到最後變成了「大毒草」。
我喜歡他那種無奈的口吻和帶有濃重口音的國語。
「我怎麼知道他拍了什麽啦,我到現在也沒有看過這個片子!」他抗議。

新竹的空軍眷村有位上海去的老兵。
以為自己只是暫時過渡一下,很快就要返回大陸的。
最後卻在那裡住了一輩子……
多多少少的老兵,都以為自己是暫住的過客,沒有想到卻永久地將暫住地址變成了目的地。

潘迪華憶起母親聲淚俱下。
只得叫停。
令人動容。

韓寒的出現是個亮點。
他說發現了自己兩個特長:跑步和寫作。
「這不是村上春樹嗎?」我笑。
他對著鏡頭很自然,很放鬆。
言語間絕不缺幽默感。
特別是他說到老師對他退學之後要靠版稅過日子的話恥笑的時候,他說,「我也跟他們一起笑。」

比起《24城記》,我或者更喜歡《廿》片。
但又有什麽是比那些老上海用地道的上海話講過去的事情更動人的呢?
哪怕是帶著口音的國語也徒增一份親切感。

我忽然想起一句話叫,"the best way to enjoy china is to live outside china."
其實又何止是中國,哪裡不是呢?
懷著一種鄉愁,可憐自己的境遇。
因自己曾經這麼真實地體會過那些城,那些人,那些已經不復再的記憶中的美好光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