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蘋果日報》,李怡先生繼續他昨天的話題,講巴黎女人和上海女人。
最讓我失笑的是那句,「 有 人 形 容 , 上 海 女 人 『不 怕 火 燒 屋 , 最 怕 跌 落 水 』 , 因 為 家 裏 沒 什 麼 值 錢 東 西 , 值 錢 東 西 都 在 身 上 。」
不能說完全公允,也不覺得有失偏頗。
當然了,絕大部分的上海人是極講究面子的,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
但是無奈家中地方窄小,所以擺闊需要裝到門面上。
上海話有一句叫「螺絲殼裏做道場」,講的是上海人如何充分利用50尺的蝸居,並且過得其樂融融的。
我覺得英文裡面有一個字可以概括這句話,叫,optimisation。
當然,真正有錢的上海人(不是今天對有錢的定義),家裏是坐擁洋房小汽車的,但卻未必不懂如何利用空間。
前文提及過的陳丹燕,呂大樂教授也推薦過那本《上海的金枝玉葉》裏的郭家千金便是真正如此的。
郭家四小姐婉瑩
這個是晚年受過文革衝擊之後的郭家四小姐,眉宇間仍然一種從容淡定,這樣的淡定我一定在哪裡見過,好熟悉
她說出書之後去香港做演講,第一個發問的人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說,「看了你的書才知道上海還有這樣的女人,在我的印象裡上海女孩都是跑到這邊來搶老公的。」
印象深刻吧,我也同意,但不是既定印象。
許多人,聽到「上海人」三個字,便有如此的印象。
我一個好友最近家變,原因是她的大哥,包養了一個上海女人作二奶。
我對第三者的立場是極其鮮明的,因爲我有強烈的道德觀念,和籍貫無關。
但凡好逸惡勞卻堂而皇之冠以「真心相愛」而「衝破傳統枷鎖」在一起的兩個人,是不受到我祝福的。
只不過,聽過她的描述之後,我覺得那個二奶不是我「印象」中的上海女人。
大家各有自己先入爲主的印象(stereotype),很難動搖,接觸不同層面的人,閲讀不同的書籍,甚至是出入不同的場所,都是構成該既定印象的一個元素。
不過始終還是與接觸的人面有關係,近墨者黑。
之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天天和陽春白雪一起,自然不同。
我還是奉勸那位施主自求多福,不要這麽折墮靠在別人身上每天光鮮地出入名店了。
因爲再如何名牌裝身,手提那個2萬幾的chanel走進名店,要埋單的時候,一口濃郁富有滬語口音的國語亦或廣東話,已經將你的「自由行」身份出賣。
面子是別人給的,李怡先生給足了。
架就是這些被stereotype了的人又丟光了。
說多無謂,一言以蔽之,上海女人在我的字典裏,除了張愛玲,還有誰能勝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