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4 May 2008

掌 嘴

陶傑其文詞鋒銳利通古博今,在嬉笑怒罵中針砭時弊
他先後在《東方》,《明報》和《蘋果日報》撰寫專欄,於商台亦有《光明頂》及《陶言無忌》等知名節目
往往對時事要聞口誅筆伐,毫不留情,似是生生掌摑對方面頰,左右開弓,劈啪作響
陶先生在兩岸三地擁躉眾多,許多讀者都折服於他的深厚文字功力和自由主義精神
我與幾位同好也幾乎日日追看他的專欄,邊看邊罵,又笑,不亦樂乎

陶才子與家母同年,與四大才子們隔了一輩,二十幾年
於是他常常以「小生」自居,說自己是看著才子們的大作長大的
到了現在,知天命的年紀,他還頗有點「小生」腔調
他對查老的敬仰之情自不必說,香港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知名作家多多少少都得過查先生的點撥拉拔
而他對「莫逆之交」的倪匡,也是無比崇拜奉若神明
陶傑此人說話慢條斯理,頗有儒雅之風,但難免讓人覺得其自視甚高,不把人放在眼裡
今次有幸拜讀他為倪匡新出的散文集《說三道四》所作的序,說得天花亂墜簡直如滔滔江水,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在此略抄一段,以饗讀者:
『有了木蘭花和衛斯理這兩大人物,而不是董建華和曾蔭權,香港才成為一座真實的國際都市。
。 。 。
倪匡的散文,棱角交錯,愛恨分明,星際論道,花前說法,驗微見著,擷小證大,時而拈瓣微笑,時而挹光狂歌,皆見赤子心、狂士情,對一個閉塞而缺乏想像力的國家,倪匡的科幻小說是神明,倪匡的散文小品是先知。
。 。 。
天 星碼頭的鐘樓拆掉了,現倪匡其人回歸,其文長存,其笑聲不朽。午夜十二時正,香港人再也聽不見從前良辰美景的快樂鐘聲,燈下的信搜藏心裡,不要寄出。如果 擁有一卷倪匡散文的先知箴言錄,對於黑夜,我們就會無懼。知道在人生的盡處,倪匡的大笑伴隨著一陣晨鐘,在智慧才華的曙色之間有光明。 』
這篇序,取名《舉頭三尺有倪爺》
嘩,讀完簡直懷疑陶才子是不是轉肽親中了,直追國內某某文化座談會上的標準報告,歌功頌德無所不用其極
並不是說倪匡的散文不值得讀,但同樣的是為朋友作序,蔡瀾就十分誠懇務實:
「倪匡兄老早已踏入不必虛偽的境界,句句真言,看得非常過癮。
。 。 。
『書之分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倪匡兄說。一點也不錯,他的散文真好看,我擔保。 」
我想我還是比較受落這樣波瀾不驚的語調
當然知道陶傑一向對所謂文人氣節嗤之以鼻,打出牌子當「揾食犬儒」
但如此吹捧,怕是倪老匡見了也會覺得尷尬吧?
自此,我對陶傑的認知展開了全新的一面

又恰巧,C小姐傳了一份陶傑數週前在黃金冒險號專欄發表的一篇文章,叫做《英語情意結》
他諷刺九七後剝去了香港那張英式羊皮,便從此被踢出西方文明社會的圈子,就算講得一口流利英文,也成不了「國際都市」
怎麼?不是有倪匡和衛斯理就可以了嗎?
陶才子上得山多終遇虎,很不小心地pia了自己一嘴巴

順道說一下這次重版的《倪匡說三道四》散文集
經由明窗出版社整理結集,於07年一月初版,到這一次已經是第四版,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這套散文集一共五本,收集倪匡對男女之情的感想見解
書名分別是,偷情,情話,示愛,真愛,博懵
我手上的是第二本,情話
因為這段時間新陳代謝頗順暢,一直沒有機會開始讀正文,若日後讀到精彩片段,定加以摘錄
(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朋友,請參照C小姐的《聽雨軒刊物》)
一年前此文集初版的時候,明窗出版社邀倪匡和陶傑一同出席發布會
席間倪匡依舊發揮其幽默本色,用他帶有濃重鎮江地方口音的粵語聊天,大家笑聲不斷
聊到一半,麥克風因受電磁波干擾發出「嘟嘟嘟」的聲音,大家找了一圈,發現是倪先生的手機來電
倪匡說聲不好意思,掏出手機,在自己的出書發布會上接起了電話
「喂喂」了兩聲,對方沒有反應,大家都笑,陶傑解圍說「是不是那些廣告推銷的什麼?」
倪先生很幽默「我一向很少電話,所以每有來電,都想要接。」大家又笑
姜到底還是老的辣,新老文壇才子聚首,觀其氣度姿態,倪老匡四兩撥千斤,段數高出好幾倍
陶才子,請繼續做「小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