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0 May 2008

輪流轉

飛機在雪梨機場觸地一剎那,吐出一口氣,竟然有「終於回來了」的感覺
是的,在香港澳門轉了一圈後,居然有人會這麼想
可是大佬,我是去做事的,如果是渡假自然不會覺得這麼疲乏
過去的六個月時間度過的空中飛人生涯實在苦不堪言
每每一飛便是10余小時,被囚禁在狹小空間內吸入各色人等呼出的空氣,差點讓人得出幽閉空間恐懼症

飛機抵港的時候是晚飯時間,5月初的香港已經十分懊熱,氣壓低得像是隨時會得下雨
吃完飯司機問我想不想去別的地方逛逛,我婉拒,在酒店冷氣下看斑馬在線已經夠好

第二天按原定計劃搭乘渡輪過海去澳門,九點九個字的船,車九點就已經到了碼頭
在港澳碼頭的商場內問路,大概是聽出我的白話並不十分標準,保安大叔堅持用英文對答,如此高質素,香港果然不同凡響
不久,在登船閘口處湧進大隊旅遊團,操各地口音的普通話聽上去有幾分親切
大家紛紛取用架上介紹澳門旅遊業的裝訂精美的雜誌,這些大陸游客便是財神爺,像這種面上功夫自然是要做足的
我卻深知負重旅遊的苦處,一於輕裝上陣,一個拎包一瓶水便足夠,再好看的雜誌也不過是多砍幾棵樹而已,想到這點便更討厭那些繡花枕頭
渡輪並不舒適,開始的時候搖擺顛簸地很厲害,幾欲作嘔,只能閉上眼睛板緊面孔假寐,身旁的師奶卻感嘆「到底是大點(的船),都沒有很晃」
由此不得不佩服以前需坐天星小輪過海去中環上班的人們,每天在海上如此顛簸來回,辛苦不為常人所道

船行近一小時,到達彼岸,碼頭上照樣人頭濟濟
大概是因為五一黃金周,前一天又有奧運火炬經過,人流似乎更大
而我按著司機的指導,搭上碼頭前無數免費大巴的其中一輛,前往久仰的美式新賭場
途經無數金碧輝煌的酒店娛樂城,而最顯眼的自然就是澳門賭王博士於去年初重資興建的新葡京
金色的扇面似的大樓在周圍灰暗矮小的建築群中突兀地拔地而起
據說其狀取於巴西桑巴舞女郎頭上的羽毛,而上層的飯店則取形於蓮花
在我看來倒是更像是一把金色平面的火炬,大概是賭王向高層示好的一種表示
做書卷祥雲狀就太露骨了,這樣又含蓄又符合賭場本身的定位
只是在澳門小小的島上矗立如此巨大的一個建築,難免成為眾矢之的
爬上大三巴旁邊的砲台望出去,幾乎每一口大砲都對準這個金色賭場
不知道這在風水上算是什麼講法,不過的確是很好笑的

旅遊巴士經過海邊的媽祖像,過橋到了傳說中的盛大新賭場
其外表並不如其他賭場一樣金光璀璨,但也十分氣派,據說美式賭場在澳門走的是高雅路線
巴士停在酒店西翼,似乎是後門或偏門,地點很奧妙
入門頓覺光線暗了下來,四周都是柔和的金色光芒,的確讓人有誤墜黃金地的錯覺
有著高高穹頂的走廊兩邊是各式名店,並沒有意料中的賭桌和轟動的人群,連吃角子老虎機的叮叮聲都遙遠地幾乎聽不到
隨著人流走,上了一層樓,忽然傳來悠揚樂聲,一抬頭,像是一跤跌進了上個世紀的夢境
淡藍的人造天空,帶著一抹暮色,四周全是中歐風情的民居依水而建,青銅色柱子的街燈散發出柔靡的光澤
真彷若是威尼斯,日漸下沉的末日盛世
然後看見下面人造河上身著藍白恤衫綁著紅腰帶紅圍巾頭戴草帽的船伕撐著貢多拉(鳳尾船)迎來送往,漸漸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回到塵世中來

接著便謹遵司機教導在酒店門口排隊搭了的士前往大三巴和砲台,
很多時候我們純粹是為了旅遊而旅遊,手上拿一張check list,到一個地方打一個勾,全都勾滿就很開心地說,滿分,大功告成
的士大叔問我是要上大三巴還是新馬路,我由於沒有事前做功課的習慣,並不知道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他便解釋,新馬路「有很多可以看的地方」,走完新馬路就上到大三巴了,於是我便讓他放我在新馬路
一開車門便暗暗叫苦,日頭明晃晃,地上像是要冒出蒸汽來,走兩步都幾欲暈倒
貼著牆,沿陰涼處走,突然看見馬路入口處的蔡瀾美食坊,裝飾地像快餐連鎖店,沒有進去,怕從此對「小蔡」失望
接著便到了新馬路,原來就是澳門「七浦路」,「通菜街」
小道蜿蜒,兩邊是各式店面,人潮洶湧,到處都是興奮的遊客,早知便叫司機直接拉我到大三巴,看完便走
好不容易奮力擠過人群,爬上牌樓,不由產生一種疑問,為什麼聖保祿大教堂燒得這麼藝術,後面全部燒光而只剩前面一面牆,
想當年圓明園可真正是被燒得殘垣斷壁魂飛魄散的
即來之則安之,在炎炎日頭下我繼續拾級向上到砲台,
太陽似乎把周身的油脂都逼了出來,本來就破爛的牛仔褲更不斷地往下掉,可又被汗水粘連在身上,感覺奇突
我並沒有去澳門博物館內一探究竟,只去了在陰涼地下的大砲台博物館,因為不要錢
又逗留了很久,我向來是喜歡在博物館消磨時間的,每一個櫥窗都會細細看過

一直到接近返程船期的時間,才又搭了車回到碼頭對面新建的「漁人碼頭」
到的時候大概已經關了,只繞了一圈,裡面還是人造的小橋流水,水里養著幾尾錦鯉
石砌欄杆外是海面和澳氹大橋,暮色下很好看,是夏天乘涼的好去處

澳門的民居都很簡單樸素,和那些燈紅酒綠的娛樂城相比,甚至可以說是破敗
我想大概,全澳門的人口,有一半在賭場做事,剩下一半開的士,賣杏仁餅,做導遊,真正簡單社會民風淳樸
看過以後才知道,其實杜琪峰在《放·逐》中頭兩個鏡頭就已經把澳門的氣質勾勒出來,
相反的,起用地道澳門女星的《伊莎貝拉》卻讓我有在旺角看戲的感覺
不過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看出去的世界永遠只是管中窺豹

關於香港,並沒有看到什麼,每天只是在觀塘上班下班,回到酒店看陶傑吹水而已
香港的同事並不如想像中那樣頤指氣使,相反的都相當地和氣可愛
服務業人士也都態度恭敬客氣,囂張跋扈的大陸客倒是並不少見
前幾日youtube上港女大戰廚師阿伯的場面,我便見過一回,只是人客操普通話而已
那位全身名牌披掛的小姐一邊拉長臉孔翻著白眼,一邊大聲斥責對面低眉順眼的營業員:你們這裡怎麼這樣,我在(國內某地)的店裡買東西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
只是因為對方告知她要的物品缺貨,需多等一時才能送到
小姐,你在香港,不是鄉下,同一物品數十家店均有發售,如果不滿意此店服務大可轉身就走,何必在這裡給人難堪
想二十年前,香港正處巔峰,歌舞昇平,港女被稱為「叻女」,個個事業有成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是天之嬌女
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當時被譏為北妹北姑的這群人,搶了她們的男友老公,還到她們的地盤上來踩場子
令人佩服的是香港人的能屈能伸,九七過後人人學習「煲冬瓜」,
藝員競選十大傑出青年已經過時,現在大家爭做全國人大代表,
奧運火炬接力時全體都會說「覺得很光榮,很激動」
其實大陸政府真應該送一塊金字匾額給香港人民:和 諧 社 會

1 comment:

c.r said...

我已經十年沒有去過澳門了。不知道現在什麽樣子了,完全沒有印象了……

一定很多自由行。